
NEWS
更新时间:2025-10-15 10:54:44 浏览: 次
在一般人眼中,“80后”是特立独行的一代,“富二代”大多数是纸醉金迷的一代,大学毕业生大多数都在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四处奔波。然而刚刚大学毕业的“80后”学生孟辉,却为何撇开亿元家族企业、辞去高薪白领职位去当修脚工?
出生于1983年7月的孟辉,是洛阳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国际贸易专业的一名学生。因在大学里面表现很出色,早在毕业实习期间,他就受聘到河北省一家知名的医药企业。凭着出众的能力,入职仅两个月,他就当上了办公室的负责人。而当孟辉拿到了洛阳理工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证书后不到三个月,他竟然辞去了医药集团的职务,单枪匹马地闯荡到了大上海。“我那时想得更多的是择业而不是就业,所以我想到更大的地方去历练一下,到更多的领域去闯闯。”他解释道。
来到上海后,凭借着在医药公司的工作阅历,孟辉很顺利地被深圳的一家灯具公司驻上海办事处聘用,做了一名销售员。
这家公司的待遇很不错,而且公司还包食宿。初到人才济济的大上海,能够有这样的业绩,孟辉很满意。没过多久,他的工作业绩就引起了公司高层的重视。之后,孟辉升任大区经理。
就在此时,孟辉接到了父亲孟英站的一个电话。父亲要他立刻返回河北定州老家。原来,孟英站和几个合伙人组建了一家公司,公司2007年的年产值就有一个多亿。孟英站希望儿子能撑起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此时,四川有一所高校要公开招标,订购一批价值三四十万的体育器材,他要儿子帮助起草应标书,并协助投标。
有着丰富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一年多的营销实践的孟辉,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居然一举中标,拿下了这份合同款额为36万元的订单。通过这次“实战考验”。孟英站向儿子摊了牌希望儿子加盟自己的企业。但没想到对父亲的邀请,被孟辉一口回绝。
“爸爸,按照常理说,我现在什么都不干,依靠您打下的家底,我这辈子吃穿不愁,但是我不想这样。上海的工作我可以辞掉,但我要去北京,去跟四叔学咱家祖传的修脚技术。”孟辉忽然冒出的这句话,让孟英站大吃了一惊。
原来,孟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独特修脚技术。从孟辉的曾祖父孟大群开始,就总结了一套密不外传的脚病治疗方法。抗战时期,孟大群就曾开了一间药铺,孟辉的祖父孟胜海,被人称为“孟一针”,几乎妇孺皆知。到了孟辉父亲这一辈,只有四叔孟建设把祖上的医术继承了下来。1981年,孟建设到了北京,并于1999年开了一家修治脚病的诊所。
如今,“孟氏修脚”由于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已经在北京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很好的声誉,但“孟氏修脚”发展至今,营业面积却只有126平方米,员工也只有十六七人。
2009年2月,孟辉带着从河北医科大学高级护理专业毕业的新婚妻子王亚华来到孟氏修脚中心报到。没有想到四叔孟建设“翻脸无情”地说,在这里当学徒,就得按照孟氏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办:只管吃住不发工资,什么时候出师了,才有报酬。
然而,这种“待遇”,对于初入师门的孟辉而言,还是小事,接下来开始学艺的第一步手法练习,就让他吃尽了苦头。
“我来了之后,四叔就先要求我练习手劲儿,揉、摁、措、推等各种手法的基本功。练习这些技能的办法,就是用双手半握拳,在旧杂志上反复揉、摁、旋转等,我一周就能揉烂两本杂志。最开始,十根手指肿得吃饭时端不住碗、拿不住筷子,疼得整夜都睡不着觉。”孟辉说着,伸出了他的双手,两只手的手指第二关节,都厚厚地鼓起大约3毫米高的一块老茧。
经过两个多月的临床实习和刻苦锻炼,如今,孟辉在修脚技术上,已经基本能够独立对付甲沟炎、灰趾甲、割脚垫等常见的脚病了。
到今天,孟辉和妻子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半年时间。但按照“孟氏修脚”的行规,他们仍是学徒工。然而,孟建设并不想让侄子简单的当一个修脚工,而且这也不是孟辉来北京学修脚的初衷。
实际上,尽管现在孟辉还是一个学徒工,但他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已经实施到“孟氏修脚”的经营当中了。比如说,顾客对于卫生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孟辉就向四叔建议,摒弃传统的修脚刀,设计“孟氏一次性修脚刀”,并根据不同病种、进行系列设计、开发,甚至寻找厂家合作,进行系列生产,向行业内销售。
孟建设欣然采纳了侄子的建议,如今的“孟氏修脚”,所使用的就是为各位顾客量身定做的“一次性修脚刀”,深受顾客喜爱。
对于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材生去做修脚工一事,国内知名的创业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赵延忱评价说,目前,社会上普遍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着很多误解,认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就是高级知识分子,也就要选择智力型职业,创业也要搞“尖端”的项目。实际上,创业是需要从小事做起,逐步历练的,大学生也不是仅凭一张文凭就可以轻松融入社会。“我本人十分欣赏孟辉的勇气和胆识。他的思路是对的,也是对那些好高骛远的大学毕业生们的一种启迪。”赵延忱说。
在不久前,腾讯网发布了一项调查。其中包括“如果你是大学毕业生,以下工作你愿意选择?”的问题,在所给的选项中,包括了一些媒体热炒的行业,如“下基层、当村官”、交通协管员、“卖猪肉”以及清洁工、搓澡工等。结果显示,应届大学生最不愿意干的是“搓澡工”,只有1.17%的表示勉强接受。更别说孟辉选择的“修脚工”了,如果列入本项调查,估计获得的数据会更糟糕。
当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孟辉的择业观,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个案。但我们期待孟辉的就业择业观念,能够为那些整天奔波于各类人才市场、招聘会而四处求职的大学生们,带来一种新的思考和观念,以日趋理性的心态面对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